English

天津市民主道曹禺故居

2000-12-0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罗雪村作 我有话说

晚年的曹禺曾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——“我父亲四十岁就赋闲了。从早到晚父亲和母亲在一起抽鸦片烟。……每次我回到家里,整个楼房没有一点动静。其实家里人并不少,一个厨师,一个帮厨,一个拉洋车的,还有佣人和保姆。但是,整个家沉静得像坟墓,十分可怕”。他还清晰地记得在他家胡同口,常会看到逃难的农民,一头挑着锅,一头挑着孩子。晚上,他们哀泣的声音很是凄惨。不管童年的生活给曹禺留下怎样灰暗的记忆,但他说,童年的家仍是他最想念的地方。当一九八五年十月的一天,七旬开外的曹禺由女儿陪伴回到他生于斯、长于斯的家,面对这座已然苍老憔悴的小洋楼,一件件往事、一个个亲人又重现眼前,这怎能不令他悲欣交集,那天,他全然没有了平日的迟缓老态,像换了一个人,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。或许我们也应感念当年这个终日弥漫着优郁、伤感的环境,是它熔铸了一个苦闷的灵魂,并使他早早的就开始思索人、思索人生、思索灵魂。一九三○年,曹禺赴清华就读,从此离开了这个家。后来,他写了《雷雨》、《日出》、《原野》……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或多或少都隐含着他童年那段经历的影子。

曹禺的夫人李玉茹说,将曹禺的痕迹留下来是她终生的愿望。曹禺的痕迹不会消失,它早已刻在中国的戏剧史上,印在千万读者、观众的心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